首页   >   国内   >   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研究著作


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中国戏曲研究著作

发布时间:2019-03-20    来源:互联网    阅读:405

  作者:郁琳洁

  美国学术出版社(American Academic Press)近期出版了中国戏曲研究著作《戏曲谚语——中国戏曲艺术的祖言》。这本书目前在北美正式出版发行。

云图片

  《戏曲谚语——中国戏曲艺术的祖言》

  随着戏曲的流变和发展,一种从艺术实践产生的智慧结晶——戏曲谚语也久传不衰。纵观戏曲史,尽管这种中国艺术家上千年积累的表演艺术“门径”,代代相传,被视为戏曲艺术的“祖言”,但我们发现,至今尚无一部研究戏曲谚语和歌谣的专著。

  清代杜文澜辑录了一本古代民谣和谚语的专书《古谣谚》,全书100卷﹐也不见戏剧谚谣的只字片语。当代作家、戏曲史研究者刘克定先生积多年研究,所著《祖言——中国戏曲谚语》,书稿甫出,就深得戏剧史家们的重视。蒋星煜教授认为“在《祖言——中国戏曲谚语》中,谈到戏剧的发展、流变,以及戏剧与生活的关系,刘克定先生能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谈来妙趣横生,可见他在文化学术领域涉猎颇广,对元、明、清的戏曲论著曾悉心研究,因此,他对戏谚的研究,往往联系历史、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等其他的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他的论述、诠释。人们在浏览此书时多少有一点‘曲径通幽处’的感觉吧!”现特推出此书,可望填补中国戏曲这一空白。

  此书犹如打开一扇大门,让人们看到中国戏曲深厚的渊源,那种文学、历史、色彩、语言、音乐、武艺……综合的艺术瑰宝和孕育它独有艺术魅力的“祖言”。

  美国学术出版社(American Academic Press)是美国一所独立的学术性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专题论文、修改后的硕博士论文、原创性资料、教材以及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出版社出版的主要语种有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中文、阿拉伯语。美国学术出版社致力于出版国际学术界顶级作品和研究。美国学术出版社是中国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的国外权威出版社。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和中国网的消息,国外权威出版机构美国学术出版社连续5年被国家社科基金列入国外出版机构指导目录。近期出版了中国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成为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的强力媒介。

云图片

  美国学术出版社中文编辑在探讨中文书稿

  《戏曲谚语——中国戏曲艺术的祖言》一书作者刘克定,湖南人,大学语言文学专业,深圳商报主任编辑,现已退休。中国作协会员,广东作协会员,杂文家,戏剧史家。曾获第六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人民日报金台奖、光明日报随笔奖、杂文奖。

  作为戏剧史研究者,《中国戏剧艺术的祖言——戏曲谚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新著。这些历经千年、大众化戏剧艺术的谚语歌谣,被古今艺术家当作表述艺术法门的“祖言”,是不可多得的戏剧文化遗产,作者收集整理成书,并详加诠释,十分珍贵。无论资深戏剧家、研究者、初学艺者,都可以阅读、参考,并从中获益。

  以下是《中国戏剧艺术的祖言——戏曲谚语》一书的序言(序言作者:蒋星煜。戏曲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谚语,乃是生活经验加以浓缩而提炼出来的结晶,字数不多,内涵则非定下心来,仔细探索不可,否则难以窥见其奥秘。有关戏曲的谚语也是如此。我曾有多年从事戏曲行政工作与古典戏曲研究工作,如今,看到刘克定先生所著《戏曲谚语---中国戏曲艺术的祖言》,难免有一些想法、看法。

  刘先生是有心人,难为他搜集了这样一批有关戏曲的谚语,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而且看来经过了一番选择,并没有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可谓有量有质。尤其对这些戏谚所作的考证、评说,更是精到、深刻。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谈到,关于元杂剧《金线池》的评论,一篇也没有见到,即使《金线池》在艺术性思想性上均不可取,也应该有批评文章,但批评的文章也没有,这就说明,戏剧评论的旗鼓,还不够威武,在戏曲研究很多领域,还找不到评论家的足迹。如戏曲历史研究、戏曲谚语研究,是戏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被称为“祖言”的谚语,在戏曲艺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潜法则”的作用,迄今已经上千年的历史,却很少有人从理论上加以研究。所以我读到刘克定《戏曲谚语---中国戏曲艺术的祖言》的初稿时,是感到很高兴的。

  书中有相当篇幅谈到戏曲史,诸如历史上关于戏曲存废的论争、戏曲的发展、戏曲与音乐的关系,论及戏曲谚语这种长期艺术实践过程中加以浓缩而提炼出来的语言结晶。戏谚是语言学的一种,同时也是戏曲理论的一种,比之峨冠博带的论文,它具有通俗晓畅、言简意赅的特点,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说“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甚至不同的戏曲,其谚语在语言、内容、格式上又形态各异,颇似得心应手的工具。中国古代文学“率用古语”,即使戏曲评论也不乏诘屈聱牙的文字,而作为戏谚,不仅较多地用了里井俗语,而且兼用了少数民族语言、方言。尽管时代久远,却完全是通俗语言版本,这就很有意思——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课题。

  当然,戏谚的产生、流传自有其一定的时代背景,在庙会、草台班、科班盛行的日子里,戏谚也会同步盛行。故戏谚有相当浓厚的草根元素,也绝不会出现莎士比亚或第一自我之类的人名、名词也。与“率用古文”的乐府相比,也是两码事。

  现在许多戏曲的编、导、演至少是中专毕业生,有大学文凭的也不少,也有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而成名的,他们和戏谚的关系就比较疏远了。这样看来,戏谚则又成了很可能要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存,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在《戏曲谚语---中国戏曲艺术的祖言》中,谈到戏曲的发展、流变,以及戏曲与生活的关系,刘克定先生能用深入浅出的笔法,谈来妙趣横生,可见他在文化学术领域涉猎颇广,对元、明、清的戏曲论著曾悉心研究,因此,他对戏谚的研究,往往联系历史、文学、音乐、舞蹈、书法等等其他的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地展开他的论述、诠释、鉴赏。人们在浏览此书时多少有一点“曲径通幽处”的感觉吧!

  曾任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领导的马博敏最近有一次发言,认为有些京剧京味不足。恕我直言,不仅如此,有些戏曲的戏味也不足,有的离开了“手、眼、身、法、步”,和话剧差不多,有的近乎舞蹈,有的好像歌唱,长此以往,恐怕反而要从《戏曲谚语---中国戏曲艺术的祖言》中去寻找原汁原味的戏曲了。当然,我说得过于夸张了,目前情况还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