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内   >   首部原创诗歌历史情景剧《风雅浴日亭》推演赢得极大反响


首部原创诗歌历史情景剧《风雅浴日亭》推演赢得极大反响

发布时间:2019-06-26    来源:互联网    阅读:722

云图片

  (全媒体记者/刘付云 通讯员/摄影/钟飞兴 秋山 李麒明 刘贻华)时下,“中国诗词大会”火爆千家万户。但相比考查选手背诵为主的“诗词大会”,以创作为主的古代“诗词盛会”,更显功力水准。而在广州黄埔区曾盛极一时,汇集苏东坡、杨万里等历代文豪的“章丘诗会”,更是一场文化名人集体上演的“巅峰对决”!

  如今,这场延续千年的古代版“诗词大会”——章丘诗会被搬上了舞台。近日,黄埔区首部原创历史诗歌情景话剧《风雅浴日亭》,将在黄埔区青少年宫(丰乐宫)隆重推演。来自黄埔横沙小学的13名小学生将在“喜羊羊”祖晴老师的带领下,伴你穿越千年,重回宋朝,一同领略那场盛极一时的文化盛宴。

云图片

  坐落于珠江口北岸、黄埔区庙头村的南海神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年),是古代海丝之路始发地之一,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托南海神庙举办的“波罗诞”,是岭南地区最古老、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庙会,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其中,在南海神庙西南侧章丘岗上开展的章丘诗会,堪称波罗诞的文化灵魂。古时,章丘岗三面环水,是观望海上日出之地。“扶胥浴日”被选为旧“羊城八景”第一景。昔日文人雅士观海赏日、吟咏唱和,章丘诗会遂成古时广州文化地标。

  据介绍,《风雅浴日亭》紧紧围绕章丘岗浴日亭展开,由三幕组成:扶胥浴日、云溅碎雪、重聚“章丘”,时长共60分钟。剧中通过波罗诞期间,来自黄埔区横沙小学的13名小学生开展诗词诵读活动,穿越至宋朝,“再现”了苏东坡、杨万里、刘克庄三位诗人登临南海神庙章丘岗观赏日出、吟诗作对的场景。剧中共设计四个时间节点,历史人物时间跨度146年,而整个剧情则跨越了近千年。剧情行云流水,赋予了浪漫现实主义色彩。

  《风雅浴日亭》由黄埔区委宣传部、黄埔区文联出品,和合昊韵(广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市德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黄埔区青少年宫(丰乐宫)协作推出。剧本由广东省朗诵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黄埔区作家协会主席王国省、黄埔诗社社长刘荣基、剧作家田甜等合作完成。

云图片

  剧情虚实交融,浪漫现实主义色彩浓郁

  据介绍,苏东坡是章丘诗会文化的源头。史料记载,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以讥斥先朝罪贬至英州(现清远英德),还没到任所,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惠州任上,苏东坡顺道来广州小憩几日,慕名拜会南海神庙。由此,才使得神庙前的章丘小山岗,有机会与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结下一段诗缘。

  苏东坡登临章丘岗写下《南海浴日亭》一诗后,和者甚众,南宋杨万里、刘克庄等历代文士纷纷前来观日品诗。浴日亭因此名声鹊起,成为南海神庙一大胜景和文人墨客雅集之处。现存的浴日亭于1986年重修,亭中置有苏东坡诗碑和陈献章诗碑,为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

  《风雅浴日亭》对苏东坡作了浓墨重彩的呈现。据首席编剧王国省介绍,苏东坡人格魅力伟岸崇高,个性耿直开朗,人生充满戏剧性,有许多可圈可点的人性光华。该剧把苏东坡一家三口(小儿子苏过、爱妾王朝云)游南海神庙创作的精彩诗篇,与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履历高度融合,情节生动感人,成为该剧的一大亮点。

  王国省介绍,苏东坡是该剧的一条主线和实线,剧中塑造的另一位虚拟人物“庙祝”则是虚线。“剧中虚实两线并行,又相互交融,赋予了本剧浪漫主义色彩。”

  史料记载,古时南海神庙交通不便,游人要观日出,必须头一天乘船夜泊黄木湾,留宿神庙旁的海光寺。寺中僧侣往往担负着“接待员”和“导游员”的角色。“海光寺住持是章丘岗的象征,是历代南海神庙守望者的化身,就像一位历史老人,看尽了时代烽烟。”

  王国省说,925年前海光寺住持接待了北宋的苏东坡,后来一代代的住持又接待了杨万里、刘克庄、陈献章、汤显祖、屈大均、孙中山等历代名人雅士,以及国内外无数的水手。虽然海光寺早已消失,但它的精魂还在。2006年,瑞典仿古商船“哥德堡号”重访南海神庙,退休后被返聘为南海神庙文物管理所所长的黄应丰,身着古装,迎接瑞典国王,成了当代的“新住持”。今天,南海神庙又迎来一群爱好古典诗歌的师生,他们穿越时空与课本上久闻大名的诗人“面对面”。“章丘诗会的千年文脉得到了延续。”

云图片

  剧本创作缘起,探索新路擦亮文化品牌

  据了解,自2008年波罗诞恢复“章丘诗会”雅集以来,迄今已坚持11年。期间,区文联每年都组织黄埔诗社社员在此举办诗会雅集。但由于内容和形式略显陈旧,吸引力和影响力弱小,与国家级“非遗”波罗诞不匹配。

  区文联主席庄汉山介绍,2018年3月27日,第14届波罗诞期间,区有关领导和嘉宾到场观看节目,面对“老一套”的诗会呈现方式,当场提议文联要大胆创新,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到文艺创作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一部诗歌情景剧,“复原”或“再现”宋代诗人登南海神庙章丘岗赏日吟诗的场景。用游客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章丘诗会”盛景,整体提升波罗诞的文化品质。

  据介绍,区文联经过前期调研,邀请了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广东省朗诵协会的艺术家多次到南海神庙实地采风,组建由区作家协会、黄埔诗社、区语言艺术协会组成的创作团队,进行联合攻关。

  区有关领导对剧本创作、排练非常关心,亲临现场指导,提出明确要求。希望达成三个愿景:一是努力推出一台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为提升传统庙会的文化品质探索一条新路;二是进一步擦亮波罗诞文化品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三是在省市艺术名家的带领下,培养一批本土的文艺骨干人才。

云图片

  创作历时一年,尽显本土原创特色

  《风雅浴日亭》诞生过程不易。王国省介绍,剧本创作历时一年,期间几易其稿。从2018年4月起,连续多次组织创作队伍赴南海神庙实地调研,大量阅读有关史料和文学作品,组建了强强合作的创作团队。2018年11月初拿出第一稿。经过讨论修改,2018年12月初拿出修改稿,交有关专家、领导审议。

  专家一致认为,“章丘诗会”是国家级非遗“波罗诞”的重要组成部分,章丘岗上的“扶胥浴日”入选宋元两代“羊城八景”。剧本充分发掘了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杨万里、刘克庄等文人墨客登临南海神庙的生动故事。剧本质量较高,文学性、戏剧性、趣味性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本。希望剧组不负众望,精心排练,推出一部观赏性强的优秀作品,进一步擦亮章丘诗会的千年文化品牌。

云图片

  王国省介绍,创作人员根据史料记载,适当进行了文学虚构。剧本除讲述苏东坡、杨万里、刘克庄三位诗人的故事外,还增加了苏东坡的三子苏过、爱妾王朝云,海光寺住持、杨万里的师爷、海光寺的小丰师傅,以及庙头小学祖老师和一群小学生等人物,情节更加丰富生动。

  诗歌是语言的花蕾。尤为难得的是,黄埔诗社社长刘荣基还根据剧中人物角色,为苏东坡的三子苏过、爱妾王朝云,以及海光寺的多位住持、杨万里的师爷等角色创作了一组符合其角色和环境需要的古体诗词,与剧中三位著名诗人进行和诗。

  在舞台表现上,剧组人员也是精益求精。有着40多年舞台经验的原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导演王伟波非常较真,从背景画面和背景音乐的选择、拟定、匹配到最终确定;从演员上场,站位再到中间的走位,每个台词配合的形体动作,反复揣摩、排演,直到完美呈现,最终成就了这出精品剧目。

  《风雅浴日亭》的诞生,是黄埔区充分挖掘本土优秀文化遗产,进一步擦亮波罗诞文化品牌,提升品牌美誉度,以及培养一批本土文艺骨干人才的有益探索;也是黄埔区文化界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一份特殊而珍贵的献礼。

云图片

  资料链接:

  苏东坡、杨万里、刘克庄结缘南海神庙

  在南海神庙西侧,有一座小山丘,古时叫做章丘,山上有一座小亭。唐宋时这里是三面环水,“前临大海,茫然无际”,人立亭中,当然是观赏海景、对大海抒怀的最佳位置。

  古代这山岗的阶梯共108级,但如今仅余72级岗阶了。这里东连狮子洋,烟波浩渺,夜幕渐退,红霞初现,万顷碧波顿时染上一层金光,一轮红日从海上冉冉升起之际,有一半仍沉在大海之中,吞吞吐吐,此景象壮观极了——这就是历史上宋元羊城八景之一的“扶胥浴日”。当时有众多的文人墨客游完南海神庙,喜欢黄昏泛舟于此,第二天拂晓时分才登上古亭观日出。

  史料介绍,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东坡从河北定州被贬到广东惠州(原贬到英德,途中改贬到惠州),途经广州。苏东坡慕名到南海神庙拜访,次日早晨,登上浴日亭观海小亭,惊叹大海之壮阔,旭日之辉煌,天地之浩茫,触景生情,感怀身世,写下了《南海浴日亭》:

  剑气峥嵘夜插天,瑞光明灭到黄湾。

  坐看旸谷浮金晕,遥想钱塘涌雪山。

  已觉苍凉苏病骨,更烦沆瀣洗衰颜。

  忽惊鸟动行人起,飞上千峰紫翠间。

  苏东坡写完诗后意犹未尽,并提议将看海亭改名“浴日亭”。于是再提笔写下“浴日亭”三字,从此“浴日亭”名扬天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咏诗雅会之地。苏东坡这首《南海浴日亭》也被后人镌刻在浴日亭的石碑上,俗称“东坡碑”。

  东坡石碑很快衍生出了名人效应,后来者步苏诗之韵唱和不下二百首,无不描绘黄木湾的胜景、扶胥镇的繁华、波罗诞的热闹,“章丘诗会”渐成延续千年的文化品牌。

  其中,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杨万里(1127--1206)颇有影响。杨万里曾任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他多次到南海神庙,浴日亭更是诗人最爱,其《南海东庙浴日亭》诗,就是欣赏海上日出是留下的精彩篇章。诗文气势恢宏,使人感同身受,如同亲见:

  南海端为四海魁,扶胥绝境信奇哉。

  日从若木梢头转,湖到占城国里回。

  最爱五更红浪沸,忽吹万里紫霞开。

  天公管领诗人眼,银汉星槎借一来。

  另一位南宋诗人刘克庄(1178-1269年),福建莆田人,于嘉熙四年(1240年)到广东上任,先后担任广东提举、转运副使、广州市泊使。广州的海外贸易此时已非常繁荣,南海神庙所在的扶胥岗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身为主管海外贸易的刘克庄,对早已名声在外的羊城八景之一“扶胥浴日”很是向往。

  他同样崇敬先辈苏东坡,在浴日亭留下了《步苏东坡浴日亭诗韵》:

  亭傍乔木拂云天,亭下高桅泊晚湾。

  白是张骞曾泛水,青疑徐福所求山。

  羊城隔雾愁回首,鲸浸收风喜见颜。

  却笑金乌并玉兔,辛勤出没雪涛间。

  刘克庄在另外一首《即事》中说:“东庙小儿队,南风大贾舟。不知今广市,何似古扬州。”当年南海神庙的香火兴盛,扶胥镇的商业繁荣,跃然纸上。“扶胥浴日”当年能成为羊城第一景,显然不是偶然的。

云图片